如今我们身边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吸猫撸狗、宠物社交,万物萌宠化,许多人都视宠物为亲人。但你知道吗?养宠风潮并不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早在远古时期,先民就已经开始豢养动物了。
六畜之首
作为六畜之首,马在农业生产、军事战争、交通运输等各种人类社会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战争中,马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马匹的多寡、优劣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败。我国先民驯化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养马主要有两种方式:游牧民族的放养和中原地区的圈养,而中原地区的养马始于商周、盛于唐朝。
那么唐人爱马养马宠马究竟表现在何处呢?天津国家海博馆携手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长安三万里》特展就能让你窥见一二!
举国养马
何尝不是一种双向奔赴!
唐代建立了非常庞大的养马业管理机构,在中央有太仆寺、驾部等,分布全国各地的机构有监牧,正是由于唐政府细致的管理和持续的投入,至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唐朝廷官方拥有的马匹多达70.6万,能满足境内各领域的马匹需求,特别是供应优质马匹给军队,为军事实力的强大奠定了基础,而军事上的强大又为养马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图|唐彩绘带甲轻骑兵俑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关于轻骑兵与战马
李唐皇室组建了一支轻型骑兵部队,与甲骑具装骑兵俑不同,战马不披具装,只有骑士身着挂身甲。骑兵俑是墓葬中出土的具有象征骑兵作战功能的一类随葬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骑兵的军事情况,而战马作为骑兵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马具及防具对骑兵乃至整个军队的作战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爱马宠马
就要把它最美好的样子晒出来!
唐朝人对马的喜爱,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马也常常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它们代表着力量、速度和勇气,是英雄豪杰的标配。诗人李白曾在诗中写道:“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生动地描绘了马匹奔腾如风的英姿。此外,在唐代的壁画、雕塑和铜镜等艺术作品中,马的形象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唐人善于捕捉马的神态和动作,马往往被描绘成奔跑、跳跃或屹立不倒的姿态,展现出它们的力量和速度,具有较强的动感和美感。同时,唐人还通过细致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刻画出马毛的质感和光泽,使得艺术作品中的马形象栩栩如生。
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随他征战沙场的战马,在兴建昭陵时下诏“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令当时著名的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描绘出六匹战马的形象,并亲自为“六骏”撰写赞词,以浮雕的形式雕刻出来,列于太宗昭陵墓前,故名“昭陵六骏”。
飒露紫
拳毛騧
白蹄乌
特勒骠
青骓
什伐赤
图|昭陵六骏(复制品)
咸阳市礼泉县昭陵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关于昭陵六骏
六骏分两列置于陵前,马头朝向陵寝。西侧依次是飒(sà)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biāo)、青骓(zhuī)、什(shí)伐赤。六骏的形象各不相同,飒露紫选取中箭后丘行恭为其拔箭的情景;拳毛騧为李世民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依然昂然站立;特勒骠为征宋金刚时所乘;白蹄乌、青骓、什伐赤分别为李世民与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作战时乘骑,四蹄腾空,鬃毛飞扬。六匹骏马雕刻的栩栩如生,代表了唐朝初年石雕艺术的最高成就。
爱马养马
就要为它买买买,养马不将就,宠马要讲究!
在唐朝,拥有一匹良驹,是许多人的梦想与追求。唐朝皇室更是对马匹情有独钟,他们不仅注重马匹的饲养与训练,还常常举办马术比赛和狩猎活动,以展示马匹的矫健身姿和卓越性能。
除了皇室,许多贵族和富商也热衷于养马。他们修建了豪华的马厩,为马匹提供舒适的住所和充足的饲料。同时,他们还聘请专业的马夫,负责马匹的日常照料和训练,以确保马匹的健康与活力。
图|三彩胡人骑马带犬狩猎俑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乾陵博物馆藏
三彩胡人骑马带犬狩猎俑
马昂首,四肢直立于长方形踏板上,备绿色鞍鞯。鞍上俑为胡人形象,俑身后马背上蹲一猎犬。唐代大明宫禁苑内有专门设置的机构来饲养和训练猎犬等捕猎动物,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中有很多是域外专门驯养动物的驯兽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鎏金马饰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
乾陵博物馆藏
鎏金马饰
鎏金马饰为唐代骏马的装饰品,唐人在马额前、鼻端及两颊上部各有一枚杏叶,在络头的各条皮带上还满缀有杏叶和金花,这就是杜甫诗“马认金匼匝( kē zā)”、白居易诗“亲王辔(pèi)闹装”,“闹装”是“合众宝杂缀而成”,可见唐代马匹装饰之繁华。
爱马宠马
世界这么大,我要陪它一起去看看。
因为马在唐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本身所拥有的优秀特质和身体本能条件使得唐人对马有着足够的重视,且唐人在与马长期的相处中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赋予了马人格化的道德精神。唐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创作并流传有相当数量类型不同、材质各异的马形象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在唐人的娱乐生活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如现在爱宠一般的陪伴作用。
图|彩绘打马球俑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泂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彩绘打马球俑
人俑着绿色翻领窄袖襦,向右侧俯身挥臂正在击球。马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运动,又称“打球”或“击鞠”,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唐初时传入中原。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倡导,马球风靡于宫城禁苑、贵族宅邸和军队中,成为唐代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
图|彩绘骑马俑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韦贵妃墓出土
昭陵博物馆藏
彩绘骑马俑
俑端坐马背之上,双手微抬做拉缰绳状,马背搭有囊袋,囊袋上有扎绳,仿佛要带着行李骑马远行。
此外,唐朝还通过丝绸之路与外国进行马匹贸易,引进了许多优良的马种。这些外来马种不仅丰富了唐朝的马匹品种,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综上所述,唐人养马、爱马、宠马不仅是一种生活乐趣,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马这一动物及动物形象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马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军事、狩猎、生活、娱乐中的重要伙伴,唐人将这种对马的情感寄托在诗画娱乐艺术等方面,描绘出马在与不同阶层的人相处时表现出的神勇忠诚、善解人意、勤恳劳作的精神,通过对唐马的勾勒多角度地展示了泱泱大唐的风韵以及那种开放型、进取型和力量型的马文化。
跨越千年云烟,梦回盛世长安
展览时间:2025.1.15-2025.5.6
展览地点:国家海洋博物馆二层大临展厅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展览门票
来源:国家海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