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在中央一台播出,滨海新区国家级非遗项目汉沽飞镲、市级非遗项目大沽龙灯参与录制,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独具新区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和精气神。
在渤海之滨,飞镲的铿锵之声与渔民的欢笑,共同交织成海洋的旋律。出海前祈福,出海时海上信息传递,当渔民们满载而归,汉沽飞镲的表演也成为对丰收的最好庆祝。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评价说:波涌渔歌飞镲响,浪卷鼓韵舞潮声,渤海之滨诞生,民间智慧滋养,从我们渔民手中飞舞的镲花,到表演者脚下生风的节奏,每一声镲响,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大沽龙灯”起源于明末清初,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平安顺遂,它气势磅礴,传承百余年,被赞誉为“海河下梢一条龙”。数百年来,一代代“大沽龙灯”继承者以独特的创新思维,融合各类民间艺术,将“大沽龙灯”的制作技艺、表演技巧等逐步发展、完善。
消息来源: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