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
“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本我、自我、超我是人格结构的三种形式。在这三种人格结构中,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只有他们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不和谐、不平衡时,就会产生异常的心理。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一起踏上心灵之旅,化解心中困惑,开拓幸福人生吧!
如何平衡这种邪恶的本我心理?
我们可以说刘飞翔有一种邪恶的本性,这种邪恶源自于本我,是本性的使然。一个人有邪恶的心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自我的控制。
刘飞翔从小由于人生的不幸,给他的心理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病苦中邪恶之心油然而生,这种邪恶的心理能量一直隐藏在他的内心深处,又由于得不到自我的调节和控制,于是一步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所以当现实条件许可时,应及时满足本我的要求;现实条件不许可时,应暂时延缓甚至否定本我欲求的满足,以求得与现实的协调,避免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带来痛苦的后果。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心理结构中,
本我之中会派生自我和超我。
要化邪恶为正义,
就意味着在自我之中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善良是驱除邪恶的力量,
它可以赶走邪恶带给我们的痛苦,
让我们的心灵重新找回阳光。
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良好的心理健康
是人一生适应各种挑战的精神支柱,
是保持良好生活质量的精神动力。
我们应该用自我的力量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改变本我,发展完美的人格。
如何进行超我心理调适?
弗洛伊德说,
超我是为了压抑非道德的本我与自我,
不让其跨越道德的底线,
但如果超我不能发挥作用,
本我和自我就会失去控制。
做一个心灵的探秘者,了解本我、自我、超我的作用和互动,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去唤醒自己心灵深处的巨大能量,发掘自身的潜能,从而去开拓幸福的人生。
参考图书
《另一个我:弗洛伊德说心理》
•end•
来源: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