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间文学
民间传说,是最早表现先民精神与文化生活的艺术载体之一。它不仅以辈辈口述显示出强大的传播生命力,而且在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中使作品有着隽永的生动。同时,还以其悠久和鲜活,成为人类积淀文明、培植伦理和表达情感世界的重要土壤。尤其是叙事形态的、以刻画社会景象和抒写人生况味为主要内容的传说,常常以对百姓生活的贴近,穿越时间隧道,遗存至今。
天津的民间传说,突出了由于历史足迹的深刻和生存实态的艰辛所形成的情感喷发,既有对前朝英雄事迹的传奇性叙述,又有对生活境遇的朴实描绘。
天津市宁河区西塘坨村西小河边,
有一个高大的土丘。
它依村傍水,杂树、野草丛生,
荆棘遍地,置身其间,满目萧条。
这就是宋代抗辽名将杨继业的七子杨七郎的坟墓。
相传北宋雍熙年间,辽邦侵犯宋土,边关狼烟四起,杨继业为保宋抗辽,孤军苦战在最前线。杨氏父子被围困以后,杨继业派杨七郎回后方找潘仁美求援。
杨七郎浴血奋战,杀出重围,好不容易来到后方,但由于七郎曾力劈潘仁美的儿子潘豹,潘仁美怀恨在心,所以,他不仅不发兵救援,反而把杨七郎乱箭射死,七郎死后,给父亲托梦,诉说了自己到潘仁美那里求援及被害身亡的经过。
杨继业从梦中惊醒后,感到救援无望,并且,草尽粮绝,他宁死不作辽邦的俘虏,于是碰死在李陵碑下。
坐镇后方的潘仁美,杀了杨七郎后,为了消尸灭迹,夜里派家丁把七郎的尸体偷偷地投入河中,壮士的躯体顺着水飘走了,而洒在岸边的鲜血,日久年深,渐渐隆起了这座土丘。
这座土丘说也奇怪,千百年来,无论河水涨的多高,也淹没不了它,无论洪水多猛,也卷不走它的一草一木。
据当地百姓讲,杨七郎墓形成后,没几天就长满了艺针、棘针,钻出了血一样红的小果子,人们都说那是杨七郎的血灌浆而成的;这里的棘针也不同于别处,别处的棘针一枪一沟,这里的却是一枪双沟,据说那是由杨七郎使用的长枪幻化而成的。
多少年来,附近的庄户人家,大多供奉“七郎神位”,此地的人们认为七郎显灵,能够消灾解难。
消息来源:天津非遗中心
声明:本篇选自《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宁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