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2-11-06 收藏 0 2

微信图片_20221015220043.gif




滨海人物志




古语说,人杰地灵。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因地灵而人杰。

滨海新区生态城所在的百里盐碱滩,正是因地灵而人杰。现当代,从这片盐碱滩走出去的艺术家、学者格外地多。他们中,有享誉全国甚至国际的画家、书法家,有著名的戏曲家、歌唱家、表演艺术家,也有著名的学者专家,可谓群星璀璨,光耀故土。

《滨海人物志》栏目,通过连载的方式推介他们的事迹,让更多的滨海人了解滨海、热爱滨海,更加以作为滨海人而自信、自豪,并以更高的热情为美丽滨海的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画坛奇才李孝萱


李孝萱老师



在濒临渤海的北方盐城汉沽,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李孝椿是著名书法家,弟弟李孝萱更是当代美术界才华卓越的画家。哥俩在艺术上的成就,早就成为了家乡人引以为傲的资本。他们的艺术成就,为家乡一代代热爱书画的人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书法家李孝椿的事迹在《独行的灵魂——书法家李孝椿》一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

李孝萱,1959年4月出生,天津市原汉沽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当今画坛重要的画家之一。


-李孝萱老师《生肖酉鸡》-


1978年李孝萱从汉沽考进天津美院国画系,1982年本科毕业后,本来可以留校任教的他,因为表现唐山大地震中人性善内容的画作被批评为没有护佑新生命,先被分配到塘沽区图书馆,三年后,他才被调入天津美院国画系任教,在天津美院工作一直到退休。在天津美院任教期间,李孝萱先后担任了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意人物画工作室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天津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他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研究员。从1984年他的画作《盐滩上的人》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开始,他的画作入展了1986年新加坡“故乡风采”展,1989年中国美术馆北京、香港、台湾水墨新人奖大展,1991年日本九段画廊现代工笔画展,1992年中国画研究院全国花鸟画邀请展,中国美术馆首届1993年度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1994年新加坡斯民艺苑中国水墨画十佳展等等超百次重要画展。

除了在国内很多大城市举办画展,他的画作还先后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法国、德国、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展出。这些画展,对于很多从事绘画的人来说,一辈子能举办几次,就足以告慰平生了,——足见李孝萱绘画创作的斐然成绩,足见中国画坛乃至世界画坛对他的认可、褒奖。

-书法作品-


迄今为止,李孝萱已经出版了《中国当代名画家手稿——李孝萱》、《画室探访——李孝萱的艺术世界》、《荒诞中的现实——李孝萱中国现代水墨画》、《当代名家花鸟精品——李孝萱》、《心境下的传说·李孝萱小品集》、《范曾、李孝萱画选》、《李孝萱花鸟作品集》、《人画合一——艺术跟踪特辑·李孝萱卷》 、《中国美术家作品集——李孝萱》、《李孝萱油画集》、《百年中国画家书法》、《李孝萱速写集》、《李孝萱速写》等专著几十种。与他人合著的著作也有几十种,可谓著作等身。

2006年6月,李孝萱接受了中央电视台cctv-10《人物》栏目专访,片子开头,是李孝萱的一段开场白。他的口音里,依旧带着一点乡音。他说,假如有人书写中国美术史忽略了李孝萱,这人一定是糊涂蛋。这段语惊四座的话,足见其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以及桀骜不驯的性格。


-生肖画-


考量他的成长环境,可以发现,他的家庭充满了书卷气。李孝萱的爷爷,解放前曾经是汉沽寨上私塾先生和小学校长,精通书法。李孝椿的父亲虽然在汉沽盐场任生产技师,也热爱书法,小楷的水平很高。他父亲的工作笔记本,书写工整,体现了这位前辈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由此也可以想象他们对子女们成长的良好示范作用。李孝萱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他小时候常见大哥闲暇之余挥毫泼墨,画笔梅、兰、竹、菊。他对毛笔在纸上寥寥几笔就能把梅兰竹菊的神态画出来感到十分神奇,非常佩服大哥,同时也萌生书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凡关乎画的东西都要动手尝试一下。


少年时代,李孝萱更喜欢人物画,大哥便找了本俄罗斯人的“素描教学”给他看,那本书差不多让他翻烂了,里面的画也几乎临遍了。然后就按其方法对着真人写生,家里的人于是都成了他的模特儿。——这段经历与他的双胞胎三哥李孝椿临习几十遍赵孟頫的《三门记》的经历很相像。那时候这对双胞胎兄弟潜心画画、写字,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文艺骨干。学校的墙报由他俩负责。美术字和板书由三哥李孝椿包揽,插图和宣传画由李孝萱负责。那时候,对于他们来说,最珍贵的就是可以画画写字的纸张。街头上被撕扯下来的大字报,他们从不放过。这些抢来的废纸,是他们哥俩艺术道路上艰难起步的重要铺路石。

李孝萱的绘画风格以及绘画内容,与他的成长经历中的一次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密切相关。

1976年,李孝萱17岁,当年7月28日凌晨的唐山大地震波及了汉沽,给汉沽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小城的几千人遇难。他在这场惨烈大地震中死里逃生,但是他目睹了很多亲友邻居等乡亲的罹难。1982年前后,他的祖父、母亲、叔叔等亲人在不长的时间里相继离世。一次次永别亲人的痛苦,对他的精神打击极大。对死生无常的生命真相的认识,让充满艺术敏感的他压抑、绝望。那段时间,他在异常悲痛、孤独与绝望的日子里封闭了很久,喝酒、抽烟、发呆,在墓地荒野间游荡。这段深刻的生命体验,后来成为了他很多作品的灵感来源。

-李孝萱为三哥李孝椿书法集题写的书名-


当代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画家郎绍君在《梦魇:城市心象——李孝萱的水墨表现艺术》一文中这样写道:他开始生活在幻觉的世界里。一个受煎熬的灵魂,和风声、月光、望不到边的坟丘对话。不得说,这“对话”充满幽幻、战栗与神秘。1985年,当他带着这些幻想重新回到天津美院,正直“新潮美术”兴起,在自由、新鲜的空气里,他的画笔犹如放开的闸门,把心底的积郁释放出来,把梦魇变成图像。在蜂拥引入的西方艺术中,他独钟表现主义,埃德瓦·蒙克式的呐喊与尖叫,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



李孝萱说:“我的笔墨构成上多受八大山人、苏小六、石溪、龚贤、黄宾虹、蒋兆和的影响。八大山人起笔不露锋,线条敦厚圆润,中锋运行中反转逆锋于笔根收笔。苏小六虽画格略俗,但用笔刚挺有力。蒋兆和用笔,如一根铁杵真是力透纸背。我用笔受这三人的影响,讲求一笔下去要见力度,不空不浮。用墨上向八大学的多,特别是他的宿墨用法。我所以喜欢用宿墨,因为宿墨无光,有重量感,层次多而丰富。”

几十年的创作,他的作品始终在创新探索中给世人极大的冲击力。李孝萱作为当代国画大家,他不仅能用传统笔墨画出很多生动的古代人物,还用传统笔墨表现当下都市的荒诞生活,甚至异域风情。他的画作,内容丰富,造型夸张,富有想象,内涵深邃,辨识度极高。

此外,无心做书家的李孝萱,其书法作品别具风格,他的书风古拙自然,充满禅意,简单的线条中蕴含着静谧幽深,丰富的笔法墨法在几十年的磨砺中既显禅静又充溢着厚重气息,直达灵魂深处。他的治印,也直追古人,将绘画的构成关系契入其间,韵味盎然,独抒性灵。

很多人惊叹,汉沽这片闭塞的盐碱滩,竟然培养了众多的画家、书法家、歌唱家、表演艺术家,而李孝萱的成功,无疑更让世人对汉沽多了一份由衷的赞叹和深深的仰慕。


文章来源: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





投票专题
2024滨海新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群众满意度调查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