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2-08-21 收藏 0 1

微信图片_20211002201409.gif


加强非遗知识普及,丰富数字资源,帮助广大社会公众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天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我们足不出户赏天津非遗。


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


天津人对穿鞋格外讲究,市井俚语称“脚下没鞋穷半截”,把穿一双合适的鞋放到了能否登堂入室、出入社会、表明身份的位置上。


早年的津沽主妇都有“打夹织”(即糊袼褙)“纳鞋底” 和“绱鞋”的本事。到了近代,社会开放,经济发展,天津人思想活跃,穿着打扮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制作销售衣服鞋帽的专门店铺鳞次栉比,前店后厂的“老美华鞋店”应运而生。


大栅栏老美华分店


天津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自民国初年(1911年) 创办老美华鞋店始,至今已是百年。其经营方向主要针对小脚和中式着装的女性,以及体现民间气派的圆口制和绒毡里的便鞋。后来定型为四种传统手工产品:坤尖鞋、绣花鞋、杭元鞋与骆驼鞍鞋。



四种鞋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包含了多达50道的工序。各道工序严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绱纳要求高,工序较复杂,技术难度大。其共性是鞋统一为千层底, 再做出各自的特色。百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生产流程主要包括鞋底制作工序、鞋帮制作工序、鞋面制作工序、鞋制作工序等。


天津老纳鞋底工


传统工艺制作的千层布底,原材料选用两层白布做“夹织”(学名为袼褙),鞋底达到36层~40层白布(中间加垫心为14层夹织,原材料要求无杂色,不能用旧布、糟布。然后在夹织上画样、剪样、包边,最下一层布底辅以丝麻印上的颜色去纳底。


纳底要每平方寸达到81针,并严格遵循“鞋底不差针,纳线要挺实,鞋垫要风韵,纳鞋针脚齐”的操作要领。纳底所用的麻线为人工搓成,而且要求夏季选用安徽的麻,冬季则用河北、张家口的油麻。因为安徽的麻夏季穿着软硬度适中,而冬季的油麻纳底鞋更结实耐穿。



纳好的鞋底码在大缸里用60度的水浸透,用2寸厚的木盖压好,缸口四周密封24小时,这样底子和线不脱股,增加牢度。起缸后,再用木锤矫正鞋底形状,以日光或烤箱烘干,这个过程即是闷底整形。仅此一项,足见“老美华鞋”制作工艺的考究和对顾客的负责。


摄影:赵梵汐


“老美华”整个制鞋工艺都需做到“粘、拉、调、配、套、沿、绱、排”八大道流程。即使是验鞋也遵循“一正、二要、三不、四净、五平、六一样、七必须、八一定”的原则。这样严格地传承着百年形成的手工技艺,使久负盛名的坤尖鞋、绣花鞋、杭元鞋和骆驼鞍鞋不仅不走样,还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老美华”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生活价值、民俗价值、工艺价值,让人们从“脚上的风采”感受天津文化的魅力。


来源:天津非遗中心

声明:以上内容选自《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投票专题
2024滨海新区广场舞大会线上风采展示网络投票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