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12集纪录片《鲜生史》选取中国历史上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等四位“先生”为记录对象,瞄准了他们笔下的美食,并以美食为媒介,讲述了这些文学大师们的为人、为文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与他人、与社会、与地域、与时代的交集。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大师笔下的美食,更是让我们重识了美食里不一样的“先生”人格及人生风貌。
烟火人间,美食饕餮。
时空穿越,大师心迹。
《鲜生史》中的四位“先生”一生走过很多地方,也吃过很多令他们魂牵梦绕的美食。
他们美食旅程出发的第一站,莫过于故乡。
鲁迅喜好醉虾、鱼圆、茴香豆、干菜、酱菜等故乡美食。
曹雪芹生在金陵,在金陵的富贵大家庭里度过了童年,便对昔日金陵今天南京的鸭子系列美食情有独钟。
苏轼一生被贬黜很多,这位“文界老饕”一到贬谪地,便因地制宜地“发明”美食;
酷爱吃鱼的白居易外放苏州时便吃上了生鱼片。
白居易最爱喝酒、弹琴和作诗,自称“醉吟先生”。
他在贬谪地忠州,开始疯狂抱怨的写诗模式,不过好在当地盛产竹笋,这是白居易在京城想吃却难以吃到的食物,于是他写诗赞道:
“紫箨坼故锦,素股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食笋竟然胜过吃肉,可见白居易对这道美食的喜爱程度。
通过美食,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先生”;
通过“先生”笔下的美食文字,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先生”们对美食、对文学以及对人生的态度。
《鲜生史》里,四位先生在地理空间画了一幅幅“行走的美食地图”,配合着诗文中他们的人生轨迹,触摸着我们心中柔软的乡情。在苏轼一生“高开低走”的官场生涯中,辗转各地久久难忘的故乡美食少不了眉山泡菜、东坡鱼,它的麻辣香鲜恰似当地人的乐观、包容和向上;身为绍兴人的鲁迅坐着乌篷船卧听打桨摇橹声时,最熟悉的家乡美味有干菜烧肉、鱼圆和酱鸭,这些菜里有着绍兴人古朴、真挚的实用理念;《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少时可谓是在锦衣玉食中长大,随家人一起迁回北京后,他的童年记忆里最爱的是糟卤泡之的鸭信,要知道,能将鸭子吃出百般花样的南京人,对生活始终是精雕细琢的。
没有一个人真能时空穿越,而美食可以,记录美食的文字可以,于是连同写这些文字的人也就可以了。
《鲜生史》呈现了“先生”笔下的美食和美食里的“先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鲜生史”。
观看精彩内容
央视频纪录TAB页
扫码直达
本文来源:“国际纪录片网”
部分图片、视频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