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1-09-01 收藏 0 0

20210918151030.gif






秋日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文:北岛)

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NO.01-

作者简介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诗人。出生于布拉格,早期代表作为《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及《杜伊诺哀歌》(1922)等。此外,里尔克还有日记体长篇小说《马尔特手记》。

1875年,里尔克生于一个铁路职员家庭。高中毕业后,在布拉格大学等校学习哲学、文学史和艺术史,此后曾在慕尼黑和柏林从事写作。在文坛崭露头角后,里尔克在国内、国外不停地游历。1915年一战期间被征入伍,服役于维也纳战事档案馆。1919年迁居瑞士,直到逝世。

赖内·玛利亚·里尔克于1875年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小市民家庭,父亲是一个仕途不甚如意、退而求其次的铁路小吏,身体羸弱但脾气暴躁,终身都在为自己郁郁不得志而怨天尤人。母亲的性格恰恰相反,张扬且虚荣,整日幻想着要加入上流社会,但丈夫却无力满足她的要求。由此可见,夫妻关系并不和睦,争吵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里尔克的内心不得不变得纤细且谨小慎微。更滑稽的是,因为姐姐刚出生不久就天折了,里尔克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母亲当作女孩子来养,给他留着长长的卷发,穿女孩的衣服,给他买的都是布娃娃玩具。这样一种颇具阴柔美的教育限制了里尔克阳刚之气的发展,这在他此后的作品当中都有提及。






-NO.02-

作品赏析



Winter was coming on again


开篇就确定了谈话的对象是上帝:主呵,是时候了。这语气短促而庄重,甚至有种命令口吻。夏天盛极一时。参照题目,显然是一种感叹,即不可一世的夏天终于过去了。是时候了,是“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的时候了。这两组意象有一种奇妙的对位关系,即你的影子与风,日晷与牧场在上下文中彼此呼应,互为因果。你的影子是有形的,而日晷是通过影子的方位确定时间的;而风是无形的,牧场是日晷在时空上的扩展。一般来说,明喻是横向的,靠的是“好象”“仿佛”这类词来连接。而暗喻是纵向的,靠的是上下文的呼应。另外,对于诗歌的方向性,这首诗是由近及远从中心到边缘展开的。日晷是中心,而上帝的影子为万物定位,从这里出发,风吹向广阔的牧场。



第二段仍保持着开始时的命令式。带动这一转变的是风,是风促成段落之间的过渡。前面说过,这一段最微妙的是一系列强制式动词的层层递进:“让”、“给”、“催”、“压”。这其实是葡萄酒酿造的全部过程,被这几个动词勾勒得异常生动。对于“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这三句,若进一步引申,说的不仅仅是酿造,还有生命与创造。

第三段是全诗的高潮。“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这两个名句几乎概括了里尔克一生的主题,即他没有故乡,注定永远寻找故乡。大约在此两年前,他在给他的女友后来成为妻子的信中写道:“您知道吗?倘若我假装已在其他什么地方找到了家园和故乡,那就是不忠诚。我不能有小屋,不能安居,我要做的就是漫游的等待。”也许是这两句最好的注释。“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从开端的两句带哲理性的自我总结转向客观白描,和自己拉开距离,象电影镜头从近景推远,从室内来到户外,以一个象征性的漂泊意象结尾。最后三句都是处于动态中:醒来,读书,写信,徘徊。而落叶纷飞强化了这一动态,凸现了孤独与漂泊的凄凉感。

这是一首完美到几乎无懈可击的诗作。从整体上看,每段递增一句的阶梯式的结构是刻意营造的,逐步推向最后的高潮。复杂音调的变换成为动力,使主题层层展开:开篇显然与上帝有某种共谋关系,同时带有胁迫意味。第二段的酿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转化,这创造本身成为上帝与人的中介。第三段是人生途中的困惑与觉醒,是对绝对孤独的彻悟。这三段是从上帝到自然到人,最终归结于人的存在。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主呵,是时候了”和“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但同时又非常克制,象激流被岩石压在地下,有时才喷发出来。这激情来自正视人类生存困境的勇气,因触及我们时代的“痛点”而带来精神升华。这首诗的玄妙正是基于意象的可感性,读者由此进入,体验了一个漂泊者内心的激情。







-NO.03-

作品评价





著名诗人北岛评价说:“有时我琢磨,一首好诗如同天赐,恐怕连诗人也不知它来自何处。正是《秋日》这首诗,使里尔克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翻译家冯至评价这首诗:“诗歌所能带来的情趣就是从一颗心走进另一颗心,并且随之跳跃与感动。显然,里尔克的这首《秋日》做到了,并在百年的岁月里越发显得隽秀而光辉四溅。”







来源: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


投票专题
2024滨海新区广场舞大会线上风采展示网络投票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