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1-12-13 收藏 0 1

20210918151030.gif


泥塑之技,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并没有太多的技法以文字形式保留下来。这不同于建筑、医学、音乐、绘画,几乎无所循迹。以至于,当代西方人,捕风捉影地论证,兵马俑为希腊艺人所做,视作品上的署名如无物。


而作品评价、人物传记等美学意义上的理论,只是偶有赞叹之作,但相比书法、绘画而言,也可以忽略不计了。主流文化亦将雕塑视为工匠之为。


尤其是泥塑,在经历了唐宋元明四代后,在清代,三百年中,忽然像脱了轨的火车,肆意奔驰,没头没脑起来。


在各地,作为泥塑主要表现方式的寺庙雕塑中,清代的泥塑大抵丑陋不堪,难以入目。而当时的琐碎细小的雕刻、玩物则逐渐兴盛,总使人感觉犹如君子壮士,变成垂髻儿童。及至清末,业界时兴以料为贵,不记工匠,更让雕塑风骨几乎从华夏文化中消失了。



雕塑尤其泥料烧制、石雕等,于材料的坚固稳定,是中外古代美术作品中,保留实物最多的艺术品类,但与之相应的理论书籍则几乎没有。而作为记录性质的史类图书,并不应算入雕塑理论书籍。而用绘画理论代替雕塑理论,似乎已成为统一的教学方法。


只有从事过雕塑的人才会明白,在时空中,雕塑与绘画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和创作状态。



张宇先生认为,对于雕塑,技法与艺术并非两件事,它们是自成一体,技法是实际的去做,而艺术则是这“做”的感受,而普通所讲的技法,其实是工艺。雕塑的工艺,其实简单,几乎看一遍就会了。而要讲技法,则是与人相关的技与艺了。


对于这种技与艺,张宇先生将之称为技法,而且语言是最模糊的表达方式了。对于描绘人的感受,语言几乎无能为力。


张宇先生认为只有对创作过程进行记载和描述,才可能使人们了解雕塑的技法和某人的审美。



对人类的手而言,一片羽毛轻轻飘落指尖,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甚至可以微微地持续调动臂膀指尖的肌肉,使羽毛停留于指尖,失衡,平衡,失衡,平衡。在大脑神经肌肉和过往经验的共同配合下,完成了使落于指尖的羽毛不滑落的动作。


如果有人将这一过程描述为“他的指尖很灵敏”“他的手指很灵活”“他很善于掌握平衡”,就是在故弄玄虚,使人不知其所言。正如“气韵生动”“传达了传统文化精神”“是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国艺术的瑰宝”等等,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而这些概念,却又是给谁戴都可以的。


而张宇先生在阐述个人所了解的古代雕塑和个人审美时,会更注重用开始的对个人经验过程的记载和描述,而尽量不用评价或判断的方式。


也就是说,描述经验,而不做评价。希望可以用文字传递出自己的感受。


但是张宇先生认为自己对于塑道并不深通,只能把遇到并引起感受的事情,分别记载,而非不成体系,这可能会让读者有不系统之感,但却是张宇先生的感受。这些事情,并非是按技法由浅入深,或先后发生的顺序写的,也并没有因果顺序,只是个人的学习心路所过之处和教别人泥塑时的感受。


而有些听到的传统经验,一时还并不能理解,也暂时不去谈了。





来源:滨海美术馆



投票专题
2024滨海新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群众满意度调查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