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名家   |   2017-04-19 收藏 0 15

  雅鸣从事文学创作30多年了,以创作“黑海滩”渔村风情系列小说见长,由他的创作叫响了“黑海滩”这一浓郁、鲜明的地方符号,也形成了作者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并藉此成为滨海新区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王雅鸣仅在天津文学、天津日报等报刊杂志,就先后发表《黑海滩系列小说》(中篇)50余篇,受到了有多方关注。多年来,陆续在光明日报、陕西文学、今晚报等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杂谈等各类文学作品100余万字。

 王雅鸣最擅长小说创作。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创作的反映渔家和大海题材的作品经常在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他先后出版了小说集《黑海滩》、《拯救爱情》和散文集《蝉蜕人生》,尤其是他倡导的“黑海滩”文学及“黑海滩”系列小说引起了文学创作界不小的反响。。几十年过去了,他在依然追寻小说梦的同时,将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对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对人生的过往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又一本反哺生活的“食谱”,咀嚼中回味,回首中深思,给“黑海滩”人以生活及至生命的启迪。

  作者曾在北方农村生活过多年,对北方农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怀有深厚的感情。去年出版的散文集《归去来兮》,六个部分的散文体量,不难看到作者的厚积薄发和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那种浸润于血液中的粗犷、爽快、大气让人体会到真善美的豪放与多情;那种细腻、纯真的表述方式,字里行间让人由衷地钦佩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质朴与豁达,深沉与内敛,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形成了北方农村一幅浓郁的风俗画。在时间跨度上,作者从八九岁在故乡的点点滴滴,到四五十岁回故乡祭扫、寻根,那浓浓的不可言说的乡愁,贯穿于作者漫长的人生道路,伴随着作者不断前行的求索和追寻。我们的眼前不时闪回着一个少年闪转腾挪的身影——闹会场、捉知了、找小人书……。这些似乎逝去了的记忆,在作者笔下却成为始终被追寻的一抹生活亮色。特别是作者在最后一部分,充分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达观与睿智、聪明与思辩。

  散文家的笔触,一味地写风花雪月,一味地写吃喝拉撒,那你的社会责任感哪去了?你的良知去哪了?在这一层面上,王雅鸣没有退却,更没有逃跑,而是挺身而出。面对社会的丑陋现象,面对尘世中的不良风气,表现出了当代文人的责任担当与特有情怀。对陈规陋习口诛笔伐绝不妥协,对万千乱象勇于针砭、毫不留情,对人生冷暖常挂于怀而不敢懈怠。这些曾散见于全国、省市级报章杂志上的“标枪与匕首”,短小精悍,鞭挞入里。言之有物、有的放矢的文章,有的在报章专栏中刊发,有的在征文中获奖。《施计擒敌亦英雄》就是其中的代表,也表现了作者关注生活、关心群众疾苦的人文情怀。

  近年,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拥有600年历史的滨海渔村渐渐消失了。他在感到震撼与惋惜的同时,一头扎进了抢救渔村民俗历史与文化的富矿里。采写了一批反映渔村历史、传说和故事,记录了几大本采访笔记,力图为抢救盐渔历史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以此为基础在滨海时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发表了一系列盐渔文化的作品,也为创作渔村题材作品精心做好准备。真实的情感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艺术的力量一定能唤起心灵的回响。这是抵达心灵的磬音,也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表述。王雅鸣也必将于此处,达到他文学创作之高致境界。

“掬水月盈手,弄花香满衣”。正是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作者的审美取向,也决定了作者在文学的道路上独特的探索。在思索中奋进,在深思中注力。时刻去赶赴一场心灵之约的文学会晤,去探访心灵对话的精彩与华美。这是一种功力,也是一种风范。正如他自己所说:创作永远在路上,始终以一种人文情怀去观照生活,让蕴藏在心底的那个属于自己的声音鸣响!

 作为滨海新区汉沽作家协会副主席,他潜心创作躬耕而行;作为滨海电台的台长,他以新闻为武器为新区开发开放鼓与呼;作为《蓟运河》文学季刊的副主编,他扶植了众多作者,并甘心为他们举旗引路、搭桥铺路。各种写作角色的转换,让他不敢怠慢,只争朝夕。他的诸多作品在全国及本市各类征文和评比中获奖60多项。小说《放船》和散文《家· 海·船》先后获天津市“文化杯”小说、散文创作一等奖,并被收入《黎明的歌》一书,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

  愿王雅鸣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精微雅健之创制,鸣于滨海,鸣于人们的灵台与智俯。

投票专题
2024滨海新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群众满意度调查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