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1-07-15 收藏 0 3

20210309164653.gif


上期我们讲述了张宇先生将传统工艺从业者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建立在固定轨道模式上的匠人集体或者作坊。


还有一种作坊,强调极个性化的属性,来自某一个天才在传统的技艺基础上,进行了颠覆式的改变。使得作品拥有了完全与之前不同的形态,形制或者品质。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领域,如米开朗基罗,他作坊里边几乎看不到别人的作品,只有别人的帮助,而完全由他来制作。作品充满着他个人的风采与风格,在他之前与之后都没有与之近似的形式,而在他消失之后,整个风格也就告结束。在这样的作坊  里边,人们看到的是卓越的个性化风格。人们记住的是这个天才的名字,而非它的社会属性,以至于人们记住他的名字而忘掉他所属的行业。


这样的作坊也是短命的,因为大师的消失,即使有他的共同工作的儿子也不能够完全的掌握他的风格与风采。这样的情况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乐器等的制作作坊里偶有发生,却成为时代的坐标。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者中,往往缺少这种颠覆式的天才手工业者。而这种天才才有可能在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中找到共鸣,形成自我的生存与发展。如何使这样的天才得到合适的土壤和发展的源动力,在张宇先生看来是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才有可能使之成型。



而这个生态系统是由众多的手工业者、社会的评判体系和接受这种工艺文化的社群,都在合适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而如何去营造这个合适的生态系统,就需要手工业者与经营者共同去完成,而它的意义,甚至于要超越一个人对某一项技艺的个性化的实践。


张宇先生在自己创作时间之外,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开设选修课,在中学小学设立课程,校内展室,编制校本教材,也开设社会培训。同时培养各种层次的接受这种工艺文化的社群,并在实践中不断了解反馈的信息,调整对社会的刺激,以期达到良好的沟通水准。



在他看来,因为近代社会审美情趣的多次大幅转变,人们对100多年以前的传统古典作品已经没有太多兴趣,也引起不了美感。现代人对传统美术品是拥有钝感的审美,对其中细微的差别几乎是无感的,而传统作品的许多精妙之处,却恰恰是在其细微之处。这不能说是现代人的审美能力差,而应是时代所造成的审美情趣的改变。硬要使社会适应百年前的审美,是枉费力气也是很难达到要求的。


而轻易改变百年以前的工艺,调整审美也容易造成作品的庸俗化,而非通俗化的倾向。营造良好丰富的社会接受社群,吸收各种观点,刺激完成古典工艺自我的改变,是可以被设计和执行的。而这种设计像是一次游戏或者实验。


所以在他的实验中,既有负责经营的泥人张世家绘塑老作坊,也有负责学术性的泥人张美术馆,张宇雕塑馆等场馆,负责策展和学术研究。而人才的培养系统在丰富的社会性培养之外,企业内部也有自行的运营系统。



因为在张宇看来,学校优秀人文环境,是不可能教出优秀的工匠的。工匠需要竞争,需要在淘汰中竞争,需要在得失中竞争,而这种淘汰与得失往往是残酷的,而且具有某些不道德不公平因素在其中的。而在良好的学校氛围中,这种刺激的强度远远达不到,产生优异工匠的效果。所以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一个合适的生态环境与之相配,才可能有适当的人才涌现。


在张宇对传统工艺的生态模型设想,逐步验证的过程中,意外的形成了自己的工艺王国。这时,人们会想到他的家庭背景,一个六世父子相承两百年的御匠世家,会认为这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此,张宇并不否认,但也对此付之一笑。


这种学术化的具有整体思维的匠人,其学术思想就已值得珍惜与重视。而因其世家传承的背景、经验,更使其成为行业中的难得的标本。而张宇将学术构想、模式设计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可谓传统工艺,百年难见的明珠。


来源:滨海美术馆



投票专题
2024滨海新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群众满意度调查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