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2021-01-06 收藏 0 3

1(1).gif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岛东南海岬突出部,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风格,又有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




石壁炮台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一再侵犯厦门,时任闽浙总督的颜伯焘历时8个月、耗银200万两,以花岗岩代替沙袋,在厦门岛南岸构筑“当时中国最坚固的线式永久性炮兵工事”——石壁炮台,也就是胡里山炮台的前身。1841年4月,英军再次进攻厦门,颜伯焘带领清军藤牌兵虎兵亲赴石壁炮台应战,但在英军坚船利炮面前,清军毫无招架之力,不到二十分钟,石壁炮台失守。




克虏伯大炮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9月11日,闽浙总督卞宝第启奏皇帝:“闽省为海疆重地,防务必须周密”,建议在闽江口及厦门口岸建造新式炮台,购置德国克虏伯大炮安放,光绪帝依准,但同时饬令卞宝第“本省自行筹款购买”等,胡里山炮台开始筹建。1894年三月初八,炮台正式动工兴建,充分利用闽南“三合土”等建材之优点,历经二年零八个月的“凿平山石,开辟路径,坚筑台基”,“并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城垛、战坪、弹药库、兵房、军装房、官厅以及围墙城门石沟暨山顶望厅、电井、海岸等工”。1896年十一月初八,胡里山炮台终于竣工。




扩展资料:

胡里山炮台的两尊克虏伯大炮(现仅存一尊)于1893年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口径280毫米,炮重87吨,炮长13.9米,仰角可达30度,炮轮规道直径7.36米,炮高4.6米,宽5.29米,可360度旋转,有效射程19760米,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威力巨大。作为胡里山炮台珍藏的稀世文物,克虏伯大炮饱经战争与和平,记载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斗争精神,见证了中国海防历史的变迁与发展。


来源: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官微



投票专题
2024滨海新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群众满意度调查
热门活动
微信订阅号